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Fimbristylis diphylloides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22秒
拟二叶飘拂草
Fimbristylis diphylloides Makino
中国植物志>> 第11卷 >> 莎草科 Cyperaceae >> 飘拂草属 Fimbristylis

16.拟二叶飘拂草 图版XXVII, 8-12

Fimbristylis diphylloides Makino in Makino et Nemoto, Fl. Jap, (1925) 1389, nom. seminud. ; Tuyama in Journ. Jap. Bot. XI (1935) 252; Ohwi et Koyama in Bull. Nat. Sci. Mus. N. S. III (1956) 28——Fimbristylis brevicollis Kukenth. inMitt. Thuring. Bot. Ver. n. f., L (1943) 9.

拟二叶飘拂草

Fimbristylis diphylloides var. diphylloides

无根状茎或具很短根状茎;稈丛生,由叶腋间抽出,细,扁四稜形,具纵槽,15-50厘米,基部具1-2个无叶片的鞘;鞘管状,长2.5-6.5厘米,鞘口斜截形,顶端急尖,鞘外被分裂如纤维状的老叶鞘。叶短于或几等长于稈,平张,顶端急尖,边缘具疏细齿,宽1.2-2.2毫米;鞘前面膜质,锈色,鞘口斜裂,无叶舌。苞片4-6枚,较花序短很多,刚毛状,基部宽,边缘具细齿;长侧枝聚繖花序简单或近于复出,长1.5-6厘米,宽2-6厘米,辐射枝4-8个,粗糙,长0.6-4厘米;小穗单生于辐射枝顶端,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顶端钝或近于急尖,长2.5-7.5毫米,宽1.5-2.5(-3) 毫米,密生多数花;鳞片膜质,宽卵形,顶端极钝,长约2毫米,褐色或红褐色,具白色干膜质的边,背面有3条绿色的脉,稍呈龙骨状突起;雄蕊2,花药长圆形,顶端钝, 长0.8毫米,约等于花丝长的1/2;花柱基部稍膨大,无缘毛,柱头2-3个,稍长于花 柱或几与之等长。小坚果宽倒卵形,三稜形或为不等的双凸状,长约1毫米或稍短些,褐色,有稀疏疣状突起,具横长圆形网纹。花果期6-9月。

产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;生长于路边稻田埂上、溪旁、山沟潮湿地、水塘中或水稻田中,海拔100-2100米。日本和朝鲜亦有分布。

黄鳞二叶飘拂草(变种)

Fimbristylis diphylloides var. straminea Tang et Wang, var. nov.

与模式种的区别在其鳞片长圆状卵形,麦稈黄色,较长。

产于江西(庐山)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61《中国植物志》第11卷 087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图版XXVII, 8-12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